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機器狗與真狗首次對決,誰能佔上風?

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研發了機器狗 Spot,並推薦給美國海軍陸戰隊在作戰時使用,然而卻因為實際運作時太吵,容易暴露部隊行蹤位置遭到拒絕。這次,Spot 又再度上新聞,並不是因為加裝了什麼全新功能,而是與真狗 Cosmo 的初次相遇就鬧出笑話。
由 Google 資助的 Boston Dynamics 開發了多款機器狗,希望能在實戰中派上用場,近期更推出了次世代升級版的Atlas 機器人,不僅靠著它的瘦瘦雙腿站立外,被外力侵擾也能重新取得平衡,畫面雖有點滑稽,卻也顯見 Boston Dynamics 的機器人技術相當卓越。然而,俗話說,狗是人類最忠心的夥伴,那麼機器狗也是如此嗎?
身兼風險資本家與 Tesla 董事會成員的 Steve Jurveston 拍下了這段影片,Cosmo 真狗在路上遇到了 Spot 機器狗,起先 Cosmo 還不太了解它到底有何用處,東看西看,希望能理出個頭緒。最後 Cosmo 只好對著這個蹦蹦跳跳又發出怪聲的機器大聲吠叫,希望能將它趕離自己的領域。Spot 似乎也像有了自己的感官,在原地蹦蹦跳跳不敢前進,由 Cosmo 大獲全勝。
http://technews.tw/2016/03/07/spot-cosmo/


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Raspberry Pi 3 換上 64 位元處理器,而且還內建了 Wi-Fi


Raspberry Pi 誕生至今,已經過去了差不多四年的時間,期間產品經歷過數次更迭,累計銷量也突破了 800 萬台。時至今日,最新一代的 Raspberry Pi 3 正式登場亮相,Raspberry Pi Foundation 此番在維持 US$35(約 HK$270 / NT$1,160)價格不變的前提下,為裝置換上了 64 位元處理器,同時還內建了 Wi-Fi 及藍牙功能。
 
實際上,這是 Raspberry Pi Foundation 首度在自己的微型電腦板上嘗試 64 位元,而根據 CEO Eben Upton 的說法,他們總共花了一年時間來打造這款新品。之前 Pi 2 上的四核心 900MHz ARM Cortex-A7 處理器,這次升級成了四核心 1.2GHz 的 Cortex-A53 晶片,效能方面大約有 50% 的提升。「我們這麼做(將 A7 換成 A53)的初衷,是想要找到對 32 位元支援度更好的核心。」Upton 說道,「在 32 位元模式下,同樣時脈的 A53 核心要比 A7 好 20% 到 30%。」

除此之外,Pi 3 也配備了 1GB RAM 和 400MHz VideoCore IV GPU,整塊主機板的大小,則跟 Pi 2 的尺寸別無二致。而在內建了藍牙 4.0 和 802.11n Wi-Fi 以後,許多以前要靠外接 USB 來實現的功能,現在都可以透過無線方式來完成了。值得一提的是,Pi 3 這次並沒有像市面上一些其它同類產品一樣,加入 4K 支援這樣的額外「福利」。當被問及此事時,Upton 表示這是出於兼容性的考量。「換用新的解碼器會影響到對舊款 Raspberry Pi 的向下兼容性。」他說,「在 800 萬台這樣的用戶基礎面前,我們可不敢輕易做出這樣的決定。」

有鑒於此,Raspberry Pi 3 也會有一個預載 Noobs 系統的 32 位元版本,官方相信各位電腦達人依然能在新品上玩出更多不同的花樣。如果你有興趣的話,現在就可以去下單選購囉。
轉貼自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6/02/29/raspberry-pi-3/

2019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達1,354億美元

由於機器人可望為產業開創更多的營收來源以及徹底改寫工作進行的方式,國際數據公司(IDC)最近將機器人列為促進數位轉型的六大創新加速動力之一。在一份名為《全球商用機器人支出指南》(Worldwide Commercial Robotics Spending Guide)的最新調查報告中,IDC預測,全球機器人產業及其相關服務市場將以17%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從2015年的710億美元迅速成長至1,354億美元。
這份支出指南並衡量了機器人系統、硬體、軟體與機器人技術相關服務旳採購,以及機器人硬體售後市場等廣泛包括13個重點產業與52項應用案例。

(來源:IDC)
「機器人是促進製造業經由未來智慧工廠實現重大改變的核心技術之一。儘管傳統上用於汽車產業,但近來在諸如電子、零售、健康、物流、農業、服務、教育與政府等領域也有越來越多採用機器人的趨勢,」IDC Manufacturing Insights研究總監Jing Bing Zhang表示,「機器人應用廣泛成長的基礎來自於日益提高的勞力成本、技能熟練的勞動力短缺,以及越來越要求持續高品質,加上機器人系統的價格降低與國政家策計劃的扶持等。」
以整體機器人產業支出來看,無疑地,全球機器人支出主要來自分離式元件以及製造業,分別佔據2015年總支出的33.2%和30.2%;資源、醫療保健與交通運輸等產業則是其後的三個最大商用領域。製程製造與醫療保健是成長最快的兩大產業,預計將分別在2019年以前成長近一倍。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全球機器人系統的支出,包括消費、工業與服務型機器人,預計將在2019年以前成長達32億美元。然而,包括應用管理、教育與訓練、硬體佈署、系統整合與諮詢等與服務相關的支出,將在2019年增加到超過320億美元,超越機器人系統成為未來成長最迅速且佔有率最大的支出領域。此外,所有的系統硬體(伺服器與儲存)與軟體(命令與控制、網路基礎設施與機器人特定應用)支出則幾乎將與服務支出一樣迅速成長。
從地區來看,包括日本在內的亞太地區將佔據全球機器人市場支出的65%以上。歐洲、中東與非洲(EMEA)則是第二大的市場,2015年的機器人支出約146億美元。美洲地區在2015年的支出約有97億美元,,名列第三。IDC預計,亞太區的機器人支出將在2015-2019年間成長一倍,使其成為成長最迅速的地區,美洲地區則次之。
IDC Manufacturing Insights供應鏈研究經理John Santagate強調,「機器人在技術上已經達到爆發點了。在機器人的能力持續擴展的同時,業界仍持續投資於機器人的研發,儘管加劇了這一市場競爭,但也有助於大幅降低與機器人有關的各種成本。」
(參考原文:Robotics Space Gains from Robust Manufacturing Spending,by EE Times Asia)